admin 2025-09-14 07:50:32 后勤服务内容

学生年度人物候选人 | 潘崇聃:十年圆梦世界冠军,未来科创陪伴前行

世界冠军的领奖台

△2019年VEX世锦赛直播画面

站在2019 VEX世锦赛技能挑战赛世界冠军的领奖台上,临时得知获奖的潘崇聃,仍然有些发懵。喜悦,在赛事结束后才开始一点点漫进胸膛,此时的他还未能品尝;心里面,仍然在努力推演翌日对抗赛决赛的细节。夺冠了?是的,夺冠了。

2009年,小学五年级的潘崇聃第一次到现场参加VEX世锦赛的比赛。从2009到2019,恰恰好是十年。十年光阴,一份执念,终于落地。

站在冠军领奖台上时,潘崇聃模模糊糊地想起了十年前,那个满怀期待的少年。

最后的机会

“总觉得自己再也没有机会了。”潘崇聃笑着讲道。

2009年,潘崇聃第一次到VEX世锦赛的现场参加初中组的比赛。虽然比赛成绩并不尽如人意,但是比赛现场的热烈气氛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一颗种子,悄然埋下。

VEX机器人比赛,是世界上参赛人数最多、规模最大的机器人比赛。VEX世锦赛,是最高级别的VEX比赛,其规模刷新了多次吉尼斯世界纪录。2019年,有来自45个国家的1673支队伍、上万选手参赛。今年决赛现场在Chicago Suburbs Theatre的Freedom Hall,现场有近2万名观众。“那里就像个迪厅”,潘崇聃说。

△2009年,潘崇聃第一次参加VEX比赛

△2019年VEX世锦赛现场

小学二年级开始接触机器人活动、三年级第一次外出参加机器人比赛、初高中多次参加VEX、RoboCup Junior等赛事……机器人,是潘崇聃从小以来的爱好,也逐渐变成他渴望终身追求的志趣。

自从参加VEX比赛以来,潘崇聃就一直希望能够拿一次世界冠军。小学、初中、高中,他陆陆续续参加过几次VEX比赛,但是成绩都不尽如人意。他“非常想赢”,但是,有时就是因为一些小失误,一着不慎,满盘皆输。例如去年交大主场的全国赛决赛上,机器人程序的一个小毛病让潘崇聃的队伍遗憾失利。每个阶段的VEX比赛结束时,潘崇聃都感到巨大的遗憾与失落。“总觉得自己再也没有机会了,再也没有机会拿到VEX的世界冠军”,因为不确定升学后学校里还有没有VEX的队伍,不确定自己以后还有没有机会参赛。可是,生活却奇迹般给了他一次又一次峰回路转的机会。

△VEX亚洲公开赛上的交大队伍

“没想到,自己大三的时候,学校开始组建VEX队伍,当时我感到很兴奋:终于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了”。VEX校内赛夺冠,自己组建起一支队伍;VEX全国赛亚军;VEX亚锦赛冠军。终于,VEX锦标赛世界冠军。昨日的遗憾化作今日的动力;一步一个脚印,潘崇聃终于摘得了心中的桂冠。

“所以,在这一点上,我真的非常感激交大,是交大给我提供了支持,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,给了我实现自己梦想的机会。”

△2019VEX世锦赛现场的交大队伍

失利·反思·革新

2019年VEX全国赛,上海交大第一次做东道主。交大派出了四支队伍,只有潘崇聃的SJTU1队进入了决赛。

决赛在霍英东体育中心,满座都是摇旗呐喊的交大学子。SJTU1队完全有实力夺冠,此前的比赛中,SJTU1队几乎取得了压倒性的优势。可是,小失误导致了失利,家门口的冠军奖杯被西安交通大学捧走。队员们心态爆炸,有人当场泣不成声。潘崇聃感到,他们对不起前来加油助威的同学。

痛定思痛,潘崇聃决定改变。

首先,改组队伍,调整架构。男女比例更加均衡,新队员的团队意识和凝聚力提高,协同办公软件投入使用。队伍更加正规化,也更具有家庭的温暖。“大家的心更齐了,也能更开心地通宵了”,潘崇聃笑着打趣。

△潘崇聃和队友通宵备战

其次,吸纳新知,决意创新。随着新规则放开对使用材料的限制,潘崇聃所在队伍率先在材料上寻求突破。SJTU1是全国第一支将3D打印,钣金铸造,CAD建模,飞轮设计等技术融会贯通的队伍。而在此前,各队伍使用的都是组委会提供的标准化铝件。SJTU1队,在VEX领域带起了一股新的风尚。大家纷纷抛弃传统铝材,采用3D打印、钣金铸造等技术。

3000余小时、迭代近20代机器人;近2000场操作对抗训练,为针对对手备赛,SJTU1队甚至将场地搬进酒店通宵调试……与革新相伴的,是潘崇聃与队员们精益求精的打磨、倾尽全力的付出。

△近20代机器人

合理的队伍架构、新颖的机械设计,加上夜以继日的不懈努力,是潘崇聃队伍脱颖而出的最大倚仗。2019年2月的亚洲公开赛上,SJTU1队战胜老对手西安交大的队伍,以全胜战绩夺冠。再之后,SJTU1队踏上VEX世锦赛的征途,站上世界冠军的领奖台。国赛失利的遗憾逐渐远去,喜悦与荣耀翩翩而来。

VEX,薪火相传

SJTU1队有一个自己设计、3D打印的活页本,用来记录他们的工程笔记。潘崇聃笑称,这就是他们的“制胜宝典”。将近300页的笔记,一页页,都是他们的经历与心得。他希望把这个本子传下去,因为经验与心得十分宝贵,是他们为下一代队伍趟出的路。“这也是一种传承。”

△“制胜宝典”封面和内页

作为队长,潘崇聃在分配任务时除了做到分工明确外,他还希望每位队员都能跳出自己负责的部分,学些新东西,培养综合能力,争取让每个人都能熟悉并操作整套流程。比如负责美工设计的队员,潘崇聃会教他使用3D打印。“所以说,我对队员们还是很放心的,“潘崇聃说,“他们的综合能力培养起来了,又有了丰富的参赛经验。即使有一天我离开队伍了,他们每个人都能独当一面,能撑得起来。”

过去一年,潘崇聃参与组织策划了1次校内赛,1次学院展览,2次上海城市赛和1次全国赛,并从比赛中发掘、选拔新队员。他在学院组建了VEX社团,并共同创立了学院创新中心运营团队,希望能为学校培养更多的科技人才,在赛场上为交大获取更多荣誉。

△潘崇聃组织VEX比赛,并担任裁判

“传承”的理念,贯穿潘崇聃的交大VEX生涯始终,无论是国赛失利之前,还是世锦赛夺冠以后。一年内,4届比赛、2座世锦赛冠军、3座亚洲冠军、1座全国亚军,潘崇聃希望将这份荣耀延续下去。潘崇聃致力于在交大校园内形成一种VEX文化,希望上海交大VEX代表队不是昙花一现,而是能够常绿常青。

冠军是新的起点

世锦赛冠军,是潘崇聃VEX队伍一年来辛勤付出的最好回馈,更是潘崇聃VEX十年苦尽甘来的甜美果实。冠军,是一段旅程完满的终点,更是下一段旅程绝佳的起点,对上海交大的VEX队伍而言如是,对潘崇聃而言亦如是。

经过思考,潘崇聃决定大四继续留在VEX队伍里,既是想为冠军再冲刺一次,更是希望良好地完成队伍的衔接、传承。

△潘崇聃和队友一起备战

临近毕业的潘崇聃准备走海外深造的道路。在每张海外院校的申请表上,robotics都是他的第一选择。日后,他自己能在硬件、软件和人类的交互上贡献一份力量,并通过这种交互理念改变人的生活。

升学后,还会继续参加VEX比赛吗?“会吧,如果学校里面有VEX活动开展、有机会的话。到时候如果参赛,变成交大的对手也说不定呢。”潘崇聃笑道。

“一开始我能够在交大参加VEX比赛,心里是充满了感动和感激的。VEX夺冠之后我接受采访,采访者说,‘你是你们学校的骄傲’。我感到十分自豪。”说到这里,潘崇聃眼眶有些湿润了。“包括以前培养我的老师、支持我的同学们,他们没有为我白白付出这么多心血。我希望,能够尽量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,回馈自己获得的机会,回馈给这个社会。”

△潘崇聃将交大元素带到VEX世锦赛现场,左滑见更多

采访 | 汤启昊 林鸿展 李韵瑶

撰稿 | 汤启昊

排版 | 李韵瑶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